A2A与MCP协议落地Web3 AI Agent的三大"死亡盲区"
倘若Google推出的A2A和Anthropic的MCP协议成为web3 AI Agent发展的黄金通信标准,会发生什么?
倘若Google推出的A2A和Anthropic的MCP协议成为web3 AI Agent发展的黄金通信标准,会发生什么?直观感觉就是"水土不服"。在我看来,web3 AI Agent面临的环境和web2生态有明显差异,核心通信协议落地所面临的挑战也截然不同:
1)应用成熟度断层:A2A和MCP在web2领域能迅速普及,是因为它们服务于已足够成熟的应用场景,本质是"价值放大器"而非价值创造者。而web3 AI Agent大多停留在一键发布Agent的初级阶段,缺乏深度应用场景(DeFAI、GameFAi等),使这些协议难以直接串用发挥价值。
比如,用户在Cursor编撰代码,可以通过MCP协议作为连接器,不用跳出当前工作环境就可以一键把代码更新发布到Github,MCP协议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用。但若用户在web3环境下,用本地喂养微调的策略去执行链上交易时,可能触手伸出去再解析分析链上数据的时候就会一头雾水找不到北。
2)基础设施缺失天坑:web3 AI Agent要想构建起完整生态,必须先填补严重缺失的底层基础设施,包括统一数据层、Oracle层、意图执行层、去中心化共识层等等。往往A2A协议在web2环境下,Agent可以轻松调用标准化的API实现功能协作,但在web3环境中,一个简单的跨DEX套利操作就面临巨大挑战。
试想一个场景,用户指示AI Agent"在ETH价格低于1600美元时,从Uniswap买入并在价格回升后卖出",看似简单的操作Agent需要同时解决链上数据实时解析、Gas费动态优化、滑点控制、MEV防护等一系列web3特有问题。而web2 AI Agent只需调用标准化API就能实现功能协作,其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与web3环境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3)构建web3 AI 差异化需求: web3 AI Agent若只是简单套用web2的协议和功能模式,很难发挥链上交易业态的特点,尤其数据噪音、交易准确性、Router多元性等复杂问题。
以意图交易为例,在web2环境下,用户指示"预订最便宜的航班",A2A协议可以让多个Agent轻松协作完成;但在web3环境,当用户期望"以最低成本将我的USDC跨链到Solana并参与流动性挖矿"时,不仅需要理解用户意图,还要权衡安全性、原子性和成本磨损,并在链上执行一系列复杂操作。换句话说,如果看似便利的操作却让用户承受更大的安全风险,那么这样的便利体验就毫无意义,那需求也是伪需求。
以上。
总之,我想表达的是:A2A和MCP的价值毋庸置疑,但不能期望它们在毫无改造的情况下直接适配到web3 AI Agent赛道。这当中空缺的infra部署空白,不正是Builder们的机会吗?
免责声明:文章中的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用户不应以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
你也可能喜欢
教皇葬礼将“暗流涌动”?泽连斯基:希望顺便和特朗普聊聊
梵蒂冈的一份声明显示,美乌两国领导人可能将坐在仪式的前排或靠近前排的位置,彼此相邻,二者会擦出何种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