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ider:DeFi 进入简单投资时代
Chainfeeds 导读:
Glider 因为 a16z 获得市场关注,但是赛道长期的授权和风险问题依然会存在。
文章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BX--_2hVXlhyagp0JcFrVA
文章作者:
佐爷
观点:
佐爷:Glider 起步于 2023 年底 Anagram 的内部创业,当时的形态是 Onchain Bots,即组合不同的操作步骤,便于用户投资和使用。但这不是新鲜业态,帮用户理财是长久的生意,TradFi 如此,DeFi Summer 也如此,目前 Glider 还处在内部研发阶段,仅从 PR 稿内容可以描绘其大致思路:链接现有 DeFi 工具,包括各赛道龙头,以及新兴协议,以 API 接入方式搭建 B2B2C 的获客逻辑;允许用户搭建投资策略,并支持分享,以便于跟投、复制交易或者集体投资以换取更高收益。在 AI Agent、LLM 和意图以及链抽象的配合下,搭建出此类堆栈,从技术角度并不难,真正难的是流量运营和信任机制。涉及到用户资金的流转总是敏感,这也是链上产品还未打倒 CEX 的最重要原因,大部分用户可以接受去中心化换资金安全,但是基本不接受去中心化增加安全风险。2020 年,Furucombo 便获得 1kx 等机构投资,主打帮助用户减少面对 DeFi 策略时的慌乱,如果要强行类比,和今天的 GMGN 等 Meme Coin 工具最像,只不过 DeFi 时代是组合收益策略,GMGN 是发现高潜力、低价值 Meme。 ETF 工具不仅可在股市运行,币安等交易所 2021 年便有过试水,技术角度的资产代币化,最终催生出 RWA 范式。更进一步,如何完成对 ETF 工具的链上化成为创业焦点,从 DeFillama 的 APY 计算和展示,再到 Exponential 的持续运行,都表明市场对其有需求。Exponential 严格而言是一个策略销售和展示市场,海量专、精确算,人工和 AI 辅助策略决策,但是链上透明性导致没有人真正能藏着高效策略不被人模仿和改造,进而导致军备竞赛,最终卷到收益率拉平。最后是新一轮大鱼吃小鱼的无聊游戏。但始终未能标准化,发展成类似 Uniswap、Hyperliquid 或者 Polymarket 这样重新定义市场的项目。最近一直在思考,Meme Supercycle 结束后,旧时代的 DeFi 形式很难复活,行业触顶是暂时性的还是永久的?这关系到,Web3 究竟是互联网的下一步,还是 FinTech 2.0 版本,如果是前者,那么人类的信息流和资金流运作方式都会被重塑,如果是后者,那么 Stripe + 富途牛牛就是一切的终点。从 Glider 的策略可以解耦出,链上收益即将转化为平民资管时代,如同指数基金和 401 (k) 共同造就了美股的长牛,绝对的资金量和极大数量的散户,市场会对稳定收入有庞大的需求。 剩余任何产品类型,包括 NFT 和 Meme coin 都只是阶段性的资产发行模式,它们并没有持续性的自维持能力。但是,RWA 从 2022 年开始扎根生长,尤其是 FTX/UST-Luna 崩溃后,如 AC 所言,大家并不真正在乎去中心化,而是更在乎收益和稳定。即使没有特朗普政府主动拥抱比特币和区块链,RWA 的产品化和实用化都在加速,如果传统金融可以拥抱电子化和信息化,那就没道理放弃区块链化。在本轮周期中,无论是复杂的资产类型和来源,还是目不暇接的链上 DeFi 策略,都在严重阻碍 CEX 用户向链上迁移,先不管 Mass Adaption 的真伪,至少庞大的交易所流动性可以被吸走:Ethena 通过利益联盟的方式将费率收益转为链上收益;Hyperliquid 将交易所永续合约通过 LP Token 方式泵吸至链上。这两个案例,都证明流动性上链可行,RWA 证明资产上链亦可行,现在是行业奇景时刻,ETH 被大家认为没活,但是明明大家都在上链,某种意义上,胖协议不利于胖应用的发展,也许这也是公链回归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大放光芒的最后的黑夜,晨光熹微。
内容来源免责声明:文章中的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用户不应以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
你也可能喜欢
实用性、波动性与持久性:穿透炒作迷雾的深层审视
人工智能(AI)赋能下的加密货币量化交易分析(上):从规则到智能的演进
前NBA巨星沙奎尔·奥尼尔与FTX达成和解,具体条款保密
DeFi的未来不在以太坊(ETH),而在比特币(BTC)
加密货币价格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