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mum 给以太坊装内存条
Optimum 效仿 Celestia 截流以太坊 L2,给出了虚拟化存储和索引层的另一种可能。
加密货币产业,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内容创意产业,数不清的英雄人物,都希望用各种创意吸收注意力,完成代币的 TGE,把你手里的大饼和 U,换成我的崭新 Token,潮汕小马哥看了都自愧不如。
4 月 15 日,Optimum 完成由 1kx 领投,Robot、CMT Digital 和 Spartan 等知名 VC 参投的,募资 11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进程。
在金额之外,Optimum 还属于愈发少见的区块链基建赛道,在 Move 系公链后,市场上对高性能 L1 概念已经不再买单,秽土转生的 Sonic(Fantom)和新入局的 Berachain,更像是围绕“复杂”代币经济学的仙股。
公链已成定局,更令人难绷的是,大多数公链、L2 都是云端定制产品,如果说 CEX 都是 AWS 大客户,那么去中心化的公链可能同在一个服务器上。
Optimum 勇气可嘉,但是如今真的还需要去中心化高 TPS 产品吗?
另一种形式的 Celestia
Optimum 效仿 Celestia 截流以太坊 L2,给出了虚拟化存储和索引层的另一种可能。
Optimum 自带光环,并不是 1kx 或者其他的 VC 给予的,其创始人 Muriel Médard 是 MIT 教授,作为 Random Linear Network Coding (RLNC) 技术的发明人之一,她在分布式系统和计算机基础理论方面有超过 20 年的研究经验。
换句话说, Optimum 具备仅次于 2017 年那一波的图灵奖得主的币圈创业起点,而 RLNC 成功撬动了千万美元,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
RLNC 诞生于 2003 年,聚焦于在不更改现有互联网底层协议的基础上,更安全、高效的传输数据,更具象的说,网络信息的传输是一个不断复制、以量补质的低效过程,不确定交互双方或多方的网络状况时,互联网倾向于多次传输同一份信息,以降低“丢包率”。

具体来说,网络信息传输只有两个办法,第一是量大管饱,多次传输,迟早可以将信息发送过去,多试试总归有好处,第二是等待接收方的明确回复,延长时间来降低数据量损耗。
要么用时间换空间,要么用空间换时间。
RLNC 表示两者都要有,既省时间,又省空间,多快好省的建设链上信息传输新时代。
RLNC 的思路重在降低信息传输的损耗,通过对数据进行切割,形成多个数据块或包,随后对数据包进行常数编码,比如一串信息被分割成数据块 1,2,3,4,5,6 个。
每次尝试对 1,2 进行编码,加入不同的随机常数项,形成
- • 数据包 1 = 随机数 1 X 数据块 1 + 随机数 2 X 数据块 2
- • 数据包 1 = 随机数 100 X 数据块 1 + 随机数 200 X 数据块 2
可以对数据块进行混合配置,形成多个一元二次方程式,这样一来,任意两次接收都足以构反解出原始的数据包,更多的数据块,可以多次配置。
和传统的信息传输方式相比,RLNC 可以将信息的传输难度降低至常数级,极大降低传输功耗,因此被广泛用于云计算、IoT 和 P2P 等场景中。
那么,这和区块链有什么关系呢?
在 Muriel Médard 看来,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多次重复备份,索引难度极大、耗时极高的分布式系统。
因为任何一笔账单信息都需要全部节点记录,所以有两个办法来提高效率:
- 1. 第一是提高节点的吞吐能力,即 Optimum P2P 产品,利用 RLNC 帮助各节点提高运行效率;
- 2. 第二是为以太坊等现有系统来搭建临时索引层,将常用信息、时间敏感信息临时存储,借助计算机的 RAM 概念,推出 DeRAM 产品。
那么,这和 Celestia 有什么关系呢?
回想 Celestia 和 Vitalik 的爱恨情仇,Vitalik 认为只有使用以太坊主网或者 EigenLayer 做 DA 层的 L2 才能叫 Rollup。
以太坊为 L2/Rollup 提供安全性,L2/Rollup 为以太坊的 Blob 空间付费,价格公道,合情合理,而 Celestia 的策略是“我这里有更便宜的 DA 层出售”,虽然大家知道没有以太坊安全,但胜在量大管饱。关于 Celestia 和 DA 层概念,可以参考之前写过的以太坊 Rollups(STARKNET)战事终结,新叙事 DA 待发。

Optimum 的思路也是如此,通过 RLNC 技术,可以提供更廉价的访问性,并且由数学机制来保证其安全性。
缺芯少魂以太坊
从技术角度来说,Optimum 的确可以降低节点延迟,以此来增强节点的盈利能力,但从现实来说,以太坊的集中化基本已成定局,原因无他,效率更高。
在具体实现上,Optimum P2P 得到先期推广,而 DeRAM 还在研发中,在 Optimum 看来,区块链属于典型的“缺芯少魂”半残状态。
从现代计算机系统架构而言,具备输入输出和 CPU、操作系统,以及存储功能,构成了冯诺依曼架构。

Optimum 认为,现在的区块链没有内存,只能用操作系统直接去调用硬盘(节点)的数据,关键还是 3.5 寸软盘,所以要加上 RAM(内存)功能(RAM 不等同于内存概念,这里做了简化)。
当然,EVM 或者以太坊作为整个公链体系的核心,笨重是很难彻底解决的问题,就像 DOS 系统带不动 4090,Optimum 理论上可以和任意 L1/L2 进行融合,即 Scale Any Chain。
其实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公链扩容和提速已经达到临界值,大多数公链和 L2 架构在云服务上是不争的事实,从激励节点加入 Optimum 网络来看,这更像是新项目争夺大户的信任度,先拉高 TVL,再择机出货给散户。
结语
在看到 Optimum 拿到融资后,第一反应是 VC 币的重生?

从 Decentralised.co 的融资数据来看,4 月的半月融资已经快追上 3 月份全部金额,尤其是 a16z CSX 两次出手,分别投资 Ambient 和 Glider,在特朗普造成的不稳定世界中,给了一丝丝的确定性。
Optimum 也正式加入混战,虽然个人不看好其和以太坊的融合前景,但是从预期的代币和技术探索上,仍然值得我们关注,还是那句话,Sonic、Berachain 其实跟技术进步没有太大关系。
有些新想法,总归是好的。想想以太坊身上还有哪些要素可以拆解出来再 token 化,留给各位 Founder 思考。
往期推荐:
美元铸币税终结,稳定币超级周期 从交易所到 YBS,两开先河的 OG 创业纪 Hyperliquid:9% 的币安,78% 的中心化经典必读:
并行不止 EVM,高性能 L1(Sui)大战以太坊 L2 ?
三角债 or 温和通胀:Restaking 再质押的另类视角佐爷歪脖山
一个 All in Web 3 的 95 后 伦敦政经 ->战略咨询 ->风险投 资 ->国际支付 ->Web 3.0 创业 Twitter:https://twitter.com/zuoyeweb3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zuoyeweb3 bilibili:https://space.bilibili.com/450302178
免责声明:文章中的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用户不应以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
你也可能喜欢
ZORAUSDT 现已上线合约交易和交易BOT
曾在 ETH 交易中亏损 360 万美元的鲸鱼再度增持 1,734 枚 ETH,约合 311 万美元
CryptoQuant CEO:仍认为牛市周期已结束,若 BTC 突破 10 万美元将承认判断有误
Glassnode:9.7 万美元价位或为 BTC 关键阻力位
加密货币价格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