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可用性框架如何改写 Web3 的未来?
流动性管理从 dApp 间彼此孤立的竞争转变为一种协作、集成化的过程。
流动性管理从 dApp 间彼此孤立的竞争转变为一种协作、集成化的过程。
撰文:Injective Research
编译:仙壤 GodRealmX
在过去十年中,区块链和 Defi 及链上金融体系的创新取得了长足进展,而「流动性」一直是促进区块链相关技术迭代与用户增长的基石。然而时至今日,在传统流动性管理方案下不同的 dApp 应用之间形成了彼此孤立的流动性池,资金利用效率异常低下且阻碍了 Defi 行业的迭代。
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个新概念:流动性可用性(Liquidity Availability)。我们将把流动性可用性的概念置于其背景环境中进行解释并展开探索,以指出其在加密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还将讨论流动性可用性方案所需的配套技术与机制设计,以及其可以解决哪些正困扰人们的问题。
什么是流动性可用性?
流动性可用性(Liquidity Availability)指的是,在任意时刻和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若要让某笔交易成功执行需要有一定的流动性保障,而能提供足额流动性的能力,便是流动性可用性。在应用层面,流动性可用性主要表现为 dApp 的专属流动性(Application-Specific Liquidity),这类流动性仅限于某个特定的 dApp,不能被用于其他用途。具体而言有以下约束:
一个 dApp 内的流动性不能被同一公链上的其他应用所采用,不能用于和该 dAPP 特定用途无关的场景(比如 DEX 上的代币对),这导致了公链生态中的流动性碎片化。而即使在单个 dApp 内,流动性通常也被锁定在特定的池子中,用于单一功能,例如 ETH/BTC 兑换的流动性池。这意味着该 dAPP 无法将这部分流动性重新分配,或用于 dAPP 中的其他用例,从而限制了灵活性并降低了资金利用效率。
大多数时候,dApp 吸引流动性提供者(LP)将其资产存入指定的存储库,通常是智能合约中,而每个存储库仅支持特定的交易用例。常见的场景包括:用于资产兑换的流动性池、提供超额抵押贷款的借贷协议、保险池、流动性质押衍生品(LSD)的质押池等。这本身就是一种流动性碎片化的表现,在当今的多链应用体系中,这种碎片化问题愈加严重,流动性最终被高度分散到多个公链中。
因此,TVL 作为衡量 dApp 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不能准确反映流动性可用性。TVL 汇总了人们向 dApp 存入的流动性总额,但这些流动性会在各种用例中严重碎片化,并不能完全满足更广泛的交易需求。但在当前体系内,TVL 可以作为比较不同 dApp 状态的粗略指标。
目前在公链层面,流动性可用性仍然被限制在各个独立 dApp 内,一条公链无法利用生态内 dApp 的全部流动性来提高生态整体的流动性可用性。互操作性解决方案表面上成为了业内提高流动性可用性的焦点,业界探索了各种技术,如跨链流动性聚合器、统一流动性池、原子交换、流动性路由和代币化流动性桥等,尽管这一定程度改善了流动性可用性,但碎片化问题仍未有根本性的解决。
为什么这很重要?
流动性孤立和碎片化带来了固有的劣势,使得生态增长受限,资金利用率低下。例如,以太坊链上的 TVL 约为 1600 亿美元,其中 Uniswap V2 占据约 16 亿美元,这部分流动性又被分散在 40 万个代币池子中。以太坊链上其他应用无法利用 Uniswap V2 的流动性,甚至连 Uniswap 本身也无法自由利用不同代币池内的资金,这凸显了流动性可用性概念的重要程度。
加密行业始终未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创造了不可持续增长的环境,不同 dApp 乃至公链需要通过残酷竞争的方式为自己积累流动性,而整体的净增长需要不断地引入新的入场资金。
在这样的环境下,项目方要优先满足的需求与推动行业长期发展的需求产生了对立,项目方最优先要做的事不是快速发布和迭代产品,而是争夺流动性与 TVL,这种现象在熊市时期极为显著。玩家对玩家(PvP)的生态系统由此发展而来,哪个 dApp 拥有的 TVL 更高,能获得的各类资源也会更多。此外,dApp 项目方为了保留已有的 TVL,往往倾向于减缓产品更新迭代的频率,因为每次更新都可能要让用户在链上迁移资金。
总的来说,上述畸形现象对加密行业的整体增长起到了减速效果,而对于新启动的项目而言,他们需要想办法获得 dApp 专属的流动性而无法直接借用其他地方的流动性,这是一种巨大阻碍。以上问题已经在业内产生了涟漪效应,流动性规模更大的 dApp 比新项目的成长速度更快,这种趋势导致市场逐渐趋向于集中化,出现了传统行业中常见的垄断现象。只要 dApp 专属流动性依然扎根于当前体系内,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并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恶化。
总结了上述现象后,我们认为,流动性可用性的发展不力,让 dApp 专属流动性嵌入到了 Web3 系统的 DNA 中,这一范式的负面效应已经渗透到整个行业,而解决这个系统性问题需要聚焦其根本原因,在这种背景下,流动性可用性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核心概念。
传统金融(TradFi)中的流动性可用性
流动性可用性不仅是区块链和 DeFi 中的关键概念,还是传统金融(TradFi)中的重要概念。传统金融中流动性可用性的程度与 Web3 中的情况截然不同,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掌握流动性可用性的实际意义、明白区块链可能为广泛的经济系统提供多少价值。
传统金融体系包括银行和非银行贷款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市场以及投资基金,它还包括清算对手方、支付提供商、中央银行,以及金融监管机构和监管者。这些机构整体构成了一套框架体系,让人们可以进行经济交易,央行可以施行货币政策,用户或金融机构可以将储蓄用于各类投资活动,从而支持经济增长。框架内的每个组件在促进系统内的流动性可用性上发挥着独特作用,确保为任何交易提供必需的流动性。
在传统金融中,往往有一套成熟的机制体系来增强流动性可用性,与之相关的衡量指标包括流动资产的数量、交易结算速度和效率,以及信贷和金融服务的可用性。以下组件在维持和增强流动性可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信贷体系——是流动性的基础,它可以提供借款,并约定让贷款者未来偿还,从而及时满足流动性需求。例如,信用卡提供循环信贷额度,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持续的流动性。此外,信贷体系使借款人能将未来的消费行为转移到现在,允许贷方将消费行为推迟到未来,这种动态调节在 DeFi 体系里尚未实现。总而言之,信贷系统可以增强经济中可用的流动资产总量,确保随时有流动性满足各种交易需求。
保险机制——通过分摊风险并提供财务保护,以减少用户的财产损失,进一步提高流动性可用性。保险的存在让个人和企业能够有效地对冲市场波动,即使在不利的条件下也能维持流动性。保险业稳定了不同机构在不同时期的流动资产量,在需要时立即为用户提供必要的资金。
再融资——指借款人通过新的贷款方案替换当前贷款,可以让借款人以更低的利率、更优惠的条款借贷,或改变贷款期限。这可以改善流动性管理的方式,实现持续的流动性优化,确保借款人能够有效地满足其流动性需求。总体而言,再融资方案可以让负债者获得必要的流动性,提高信贷可用性,增加金融体系中流动资产的规模。
清算所——集中化的交易商和做市商在金融市场的买卖方之间扮演着中介的角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结算交易、收取保证金并降低交易对手方风险,确保各类交易行为高效而安全地执行。例如,美国的存管信托和清算公司 (DTCC) 处理大多数证券交易,为流动性可用性提供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清算所分担了交易所的风险,反观各种 DeFi 协议却是将全部资金集中在单个平台。
银行间借贷市场——例如美国的联邦基金市场,大幅促进了银行系统内流动性的分配。诸如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 (SOFR) 等基准影响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借贷成本,让流动性有效地分配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种基础设施可防止流动性被孤立,增加整个银行系统中可用的流动性资产数量,提高信贷的可获得性。
托管服务——金融机构通过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增强了流动性可用性。托管业务可以增强金融市场整体的稳定性,减少了流动性短缺的风险。类似于 Defi 中的 dApp 专属流动性,托管服务通过证明资金可用来建立信任,从而加快各类交易的达成速度。虽然托管业务在传统金融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它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金融交易。
集中化的交易商与做市商——例如大型投资银行不断为金融资产提供买单和卖单,确保始终有对手方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这种做法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并保证市场上始终有足够的流动性。此类机构通常会在库存中储备各种资产,它们增强了市场上的流动性,让各种交易指令能够迅速而高效地达成。
通过研究 TradFi 中的上述核心组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传统金融中的基础设施旨在满足任意时刻的流动性需求,确保金融系统稳健高效。虽然在区块链中实现流动性可用性的方法有所不同,但其最终目的与传统金融系统高度相似。通过借鉴传统金融体系中的概念和方法,Crypto 生态系统可以更有效地应对流动性孤岛化问题,最终促成更高效、更稳健的金融框架。
全链流动性可用性
通过引入流动性可用性这一概念并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我们或许可以解决困扰 Web3 行业的问题。与其将流动性可用性视为应用层面的问题(即 dApp 专属流动性是限制因素),不如直接将流动性可用性视为公链层面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交易成功与否与其与其发起地点无关,流动性的位置也不再是关键。
在传统金融中,成熟的系统确保在需要的时候有流动性可用,避免经济增长受阻或资本效率低下。从这些金融机制中吸收灵感,我们可以在加密生态系统中应用独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从实践角度来看,一个公链要有能力调动其链上托管的流动性,随时用于无差别地交易服务。因此,网络内的 dApp 应从根源上与其背后的流动性解耦,从而消除对 dApp 专属流动性这一范式的依赖。在这样的体系中,流动性可用性将单纯从公链层面进行考量,由其生态系统的整体增长所驱动。重要的是,这将把限制因素从外部依赖(dApp 的性能)转变为内部依赖(公链本身的性能),而后者是公链项目方自己可以控制和逐步改进的。
dApp 专属流动性框架与全链流动性可用性框架
上述图表中分别展示了 dApp 专属流动性与全链流动性的区别。在全链流动性可用性框架下,可以形成更高效和动态的流动性系统。此外,在公链 / 网络层面解决流动性问题,可以显著降低新项目的启动门槛。目前,新项目需要大量的 dApp 专属流动性,这对初创团队构成了重大挑战,阻碍了它们的启动速度并限制了其迭代能力。
通过确保流动性在整个公链中都可用,新 dApp 可以快速启动并自由地进行创新,无需独立获取大规模流动性。这将创造出更具竞争力和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促进创新并为小团队提供机遇。
从本质来看,在公链层面应用「全链流动性可用性」概念,将流动性管理从 dApp 间彼此孤立的竞争转变为一种协作、集成化的过程,这种范式转变可以为 Crypto 领域的创新和生态增长解锁新的可能性,使其更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更具韧性。通过借鉴传统金融中的经验,Crypto 生态可以开发出更复杂更高效的流动性管理方案,以解决流动性可用性问题。
全链流动性框架的关键组件
从表面看,在某公链上调动其 dApp 之间的全部流动性听起来简单,其实会带来很多问题,需要创新性的方案才可以实现高效的端到端服务。
首先,LP 相关问题非常突兀。为特定 dApp 或流动性池提供流动性通常是无需许可的,且这些资金被用于单一场景。LP 无法苟同他们的存款会被拿去用于其他用途,更别说用于多种多样的 dApp 了。此外,将资金存入单一 dApp 的 LP 可随时收回存款,如果将这一模式转变,资金随时可能分配到高风险平台而无法及时抽离,这该怎么办?现有的大型 dApp 也不会愿意支持全链流动性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技术上实现 dApp 之间的高效率流动性转移?
1.经济激励与风险缓解
首先,我们必须建立起一种激励机制,让不参与提升全链流动性的机会成本超过参与的成本。具体来说,参与改善全链流动性的 dApp,其资本效率将得到提升,流动性可用性得到提升,潜在收入也会增加,从而改善用户体验,提高交易量,并可通过飞轮效应增加收入。
然而,我们必须保护 LP 的利益,需要开发相应的机制,确保能够及时提款,避免类似银行挤兑的事件发生。解决这一问题涉及流动性储备策略、基于具体时间段的提款计划,允许分阶段收回流动性。这样的系统必须精心设计,以防止市场操纵或其他攻击手段,以确保其安全有效。一旦相应的激励机制得到调整,dApp 和 LP、用户之间的博弈将基本得到解决,这将为技术发展铺平道路。
2.即时化操作(Just-in-Time, JIT)
其次,为了实现全链流动性可用,我们需要构建几种核心功能:即时化操作(JIT)、流动性证明、求解器(Solver)与路由层( Routing Layer)。
即时化操作(JIT)指当满足某些触发条件时,立即响应特定的链上状态变化。这些操作旨在对资源进行动态的重新分配,来优化配置效果。
· 触发机制——JIT 操作将基于预定义的触发条件来启动,例如资源需求激增、用户活动变化、网络条件的波动或来自协调层的输入参数。这些触发条件是存在于模块状态中的链式消息,并且是有状态的。
· 可集成的异步接口——这些接口支持与 JIT 系统的条件性交互,允许 dApp 根据预设的条件注入或抽离流动性,从而优化链上的流动性分配。比如,异步部署接口允许 dApp 在满足某些条件时(比如应用内有闲置流动性),向全链流动性系统贡献流动性。这使得 dApp 可以在不影响业务运营的情况下参与全链流动性系统的建设。异步检索接口则允许 dApp 根据预定条件(如用户需求突然激增了),按需请求流动性。通过异步交互,dApp 可以访问链上范围的全链流动性,而不仅限于其自身的专有资金池,从而确保资金的灵活运用。
- 指令集——当特定操作的触发条件满足时,将触发一系列指令。这些指令以某种方式链接在一起,以具体生成 JIT 操作场景。
- 智能合约自动化——JIT 操作的执行将由智能合约来管理,这些合约会根据触发条件自动调整资源分配。指令触发器将由智能合约监控,智能合约会首先测试在给定一系列 JIT 操作请求的情况下,相关链上指令能否正常运转。
- 多元资源分配——虽然流动性是我们的主要关注点,但 JIT 操作可以扩展到公链中的其他领域,例如,JIT 操作也可以在两方之间重新分配计算能力或存储资源。
3.流动性证明(Liquidity Proving)
除了 JIT 操作外,流动性证明对于确保流动性在网络中按需调动至关重要。流动性证明需要让 dApp 提供一种可验证的证明方案,表明自己可以满足必要的条件,来响应 JIT 操作或对外提供流动性。比如,dApp 需要对外公示自己参与到全链流动性系统后,可以让整体的流动性增加多少、收入增长多少或让资本效率提升多少。
激励参与者——虽然流动性证明是整个全链流动性系统中的必要组成,但生成证明并将其发布的开销不可小视。因此,可能需要通过代币激励、补贴、降低费用等方式,激励 dApp 积极参与生成流动性证明。
故障保险和紧急停止装置——为了防止系统性风险,需要设置故障保险机制和备用方案。例如,在突然出现流动性短缺的情况下,系统可以调动紧急的流动性储备,或暂时限制某些操作,直到流动性恢复如初。
4.求解器与路由层(Solver Routing Layer)
JIT 的概念解决了实时流动性供应的问题,而流动性证明则确保了体系内有充裕的流动性可用。但还需要一个中介机构,在 dApp 或链之间路由和分配流动性,该中介机构将充当流动性可用性框架内的决策引擎,根据实时网络条件优化和动态路由流动性。
优化与决策引擎——求解器(Solver)将不断评估流动性路径,优化交易成本与资金流动速度、提升资本效率、评估网络条件等(拥塞程度、gas 费),以在 dApp 或链之间通过最优路径转移流动性,确保实时分配资金以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本效率。
约束处理器——除了对流动性路由路径进行优化外,Solver 还会考虑流动性可用性、gas 成本、提款时间和风险因素等限制。通过遵守预定义的参数 / 限制条款,求解器将确保安全、高效地分配流动性。
动态行为——该解决方案的设计目标,是根据实时条件动态调整流动性分配方式。例如,如果链上某个区域的流动性需求突然增加,系统将相应地重新路由流动性,确保流动性分配平衡并对特殊变化做出响应。
抽象层与 JIT 交互——Solver 和路由层将充当用户(应用程序)和 JIT 系统之间的抽象层,负责流动性溯源和配置。它将发出何时何地需要流动性的信号,触发 JIT 行为,如借入、转移流动性或重新分配相关资源。虽然用户感知不到 Solver 和路由层的存在,但这部分组件仍将根据网络条件实时决策,确保 JIT 行为通过最佳路径来满足流动性需求。
最初,Solver 与路由层将专注于流动性源之间的简单、直接路由。然而,随着公链网络的增长和成熟,Solver 将逐步支持更复杂的程序化路由,这可能涉及跨多个 dApp 或多链的多跳流动性转移,动态响应流动性需求的变化,并最大化资本效率。
在成熟状态下,端到端系统将实现以下架构:JIT 操作指令作为底层单元,Solver路由层位于用户和 JIT 层之间,从而使系统即时将流动性分配到有需要的 dApp 和链中。
需要注意的是,流动性可用性框架中描述的 Solver 与路由层,与行业中现有的解决方案明显不同。现有的大多数解决方案,旨在自上而下地解决流动性碎片化问题,当前的跨链流动性路由方案主要专注于聚合分布在多个网络中各个 dApp 内的流动性。
相比之下,流动性可用性框架的目标是,完全消除 dApp 专有流动性的概念,旨在将流动性层与 dApp 层拆分。其技术栈的一部分将采用 Solver 与路由层,通过跨应用和链的 JIT 操作,优化和简化流动性服务,将流动性转变为一种灵活的多链范围内的资产。
模块化的全链流动性框架
实现 JIT 操作、流动性证明以及 Solver 和路由层,不仅有益,还可以提供必要的基础构建模块,使流动性可用性从孤立的、特定于 dApp 的问题,发展至全面的多链网络。通过建立这些基本组件,网络可以更好地动态、全面地满足流动性需求,从而实现更具弹性和流动性的链上环境。
此外,这些基础组件为进一步创新奠定了基础。开发人员将可以采用模块化的框架,创建新的多样化解决方案来解决业内的诸多复杂问题。有了这些功能,网络不仅可以实现即时的、大规模的功能加强,还可以支持未来可能到来的飞速增长。
关于个人参与者的说明
虽然本文将流动性可用性框架的「用户」定位为 dApp,但最终还是由个人用户或机构作为 LP,向网络内注入流动性。在流动性可用性架构下,用户的资产本质上会参与到各个 dApp 中。此外,部分用户可能希望将流动性直接部署到流动性可用性层,完全绕过特定的 dApp。为了满足此类需求,确保此类功能可用将是明智之举。
要实现这一点相当简单,可以将这部分业务逻辑表现为 dApp 的形式。然而,这个「dApp」本身将有一个单向的目的——为流动性可用性层提供服务。在这里,流动性金库可以作为工具,接收用户存款,向外界发布流动性证明,并动态部署和管理流动性,类似于可集成的 dApp。通过保持专用性,这种服务方可能实现更高的资本效率,使 LP 获得有竞争力的收益。
金库策略只是实现这种场景的一种可能。在链上金融的现阶段,有许多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履行这一角色。无论具体实现方式如何,可以合理假设这些应用将在市场的刺激下自我填充,进一步增强流动性可用性框架的有效性和采用率。
结论
流动性可用性的概念为解决链上金融领域的流动性管理低效问题提供了关键的视角。本文认为,从 dApp 专用的流动性转向多链网络范围内的流动性可用性框架,可以释放巨大的增长潜力,降低新项目的进入门槛,并培育出更具创新和弹性的生态系统。
虽然 JIT 行动、流动性证明和 Solver 与路由层的提议只是理论上的,但却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组件。这些组件可以将流动性管理从分散的碎片化形式重新定义为有凝聚力的综合形式。如果得到有效实施,全面的流动性可用性框架将把流动性从静态的、特定于 dApp 的资源转变为灵活的、全链可用的动态资源,使 dApp 能够扩展而不受流动性孤岛的限制。
然而,这里探讨的想法只是一个开始。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将验证这些概念,探索实际应用,并完善实施策略。从传统金融系统中汲取灵感,突破其局限性,为推动整个链上经济向前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机会。
总之,将流动性可用性视为全链网络可用,而不是特定于 dApp,对去中心化解决方案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接受这种转变可以带来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持续增长、技术进步和更加公平充满活力的金融生态系统铺平道路。这种方法可以催化下一波创新,推动区块链和链上金融走向一个流动性不再是掣肘,而是推动力的美好未来。
免责声明:文章中的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用户不应以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
你也可能喜欢
![](https://img.bgstatic.com/multiLang/image/social/0fe9f991b89ffb2ac1c27818d912fee61739581201837.jpg)
![](https://img.bgstatic.com/multiLang/image/social/0d5e42ba12a332ab8247a8b57b0313c01739581202925.jpg)
![](https://img.bgstatic.com/multiLang/image/social/0d65679d7725cd3b87bf98e38ca0205b1739581203013.jpg)
![](https://img.bgstatic.com/multiLang/image/social/423aee5a7998b5e4ad04f2d4e6cf934a1739581203090.jpg)
加密货币价格
更多![Bitcoin](https://img.bgstatic.com/multiLang/coinPriceLogo/bitcoin.png)
![Ethereum](https://img.bgstatic.com/multiLang/coinPriceLogo/ethereum.png)
![XRP](https://img.bgstatic.com/multiLang/coinPriceLogo/ripple.png)
![Tether USDt](https://img.bgstatic.com/multiLang/coinPriceLogo/0208496be4e524857e33ae425e12d4751710262904978.png)
![Solana](https://img.bgstatic.com/multiLang/coinPriceLogo/solana.png)
![BNB](https://img.bgstatic.com/multiLang/coinPriceLogo/binance.png)
![USDC](https://img.bgstatic.com/multiLang/coinPriceLogo/usdc.png)
![Dogecoin](https://img.bgstatic.com/multiLang/coinPriceLogo/dogecoin.png)
![Cardano](https://img.bgstatic.com/multiLang/coinPriceLogo/cardano.png)
![TRON](https://img.bgstatic.com/multiLang/coinPriceLogo/tro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