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不能忽視「隱私權」?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深度解析數位隱私的未來戰爭

以太坊(Ethereum)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今 (4/14) 再發文倡議隱私權支持。Vitalik 指出,在加密貨幣早期,像是 Chaumian Ecash 專案曾將「金融隱私」視為核心價值。但隨著去中心化技術的限制(特別是在零知識證明出現前),整個產業逐漸淡化對隱私的關注,轉而專注於其他技術保證。
然而,隨著 AI 技術與資料收集手段快速進化,這種忽視顯然已經走到盡頭。Vitalik 認為:「擁有資訊者即擁有權力」,我們必須避免資訊被集中控制。而現在,我們也擁有了能實現數位隱私的強大工具,例如 ZK-SNARKs、全同態加密(FHE)與程式化加密技術。
為何我們需要隱私?自由、秩序與進步的三大理由
Vitalik 將他對隱私的支持,分為三個核心論點:
-
隱私是自由:讓人們可以自由地過生活,不必隨時擔心外界的評價與監控。
-
隱私是秩序:許多民主制度、公司治理與社會運作的基礎都仰賴隱私。
-
隱私是進步:適度且安全地分享資訊,能釋放數位潛能,加速科技與社會創新。
隱私,是讓人自由的空間
Vitalik 回顧 2000 年代盛行的「透明社會」理念,人們曾相信資訊透明是好事,能讓政府負責、促進公平。但這些樂觀想法已無法適應現代現實:
-
全球多數政權難以被視為可信任。
-
文化容忍度倒退,社群媒體霸凌與輿論壓力成為常態。
-
AI 資料分析工具可能加劇定價歧視與個人剝削。
他舉例自己在清邁被偷拍後爆紅的事件,說明隱私的需求並非異常,而是普遍現象。每個人都有可能在未來成為「異類」,成為需要隱私保護的一方。
一句話總結:
「隱私讓我們能自由生活,不必隨時在『自己想要』與『別人會怎麼看』之間折衝。」
為什麼不能開後門給政府?
有些人會主張:政府如果有良好監管機制,是否就能安全地掌控所有資訊?
Vitalik 給出明確的反對理由:
-
權力濫用:歷史證明,即使是民主社會,也無法完全阻止內部濫權(如 Twitter 員工將資料賣給外國政府)。
-
資料外洩風險:2024 年美國電信商資料外洩、2025 年烏克蘭個資被駭入等事件,顯示即便是合法蒐集,也難防駭客入侵。
-
政權更迭風險:今天可信的機構,明天可能成為壓迫工具。
他強調,從歷史角度來看,不受監控的私人對話才是人類數千年來的常態,而不是相反。
隱私是社會秩序的隱形機制
民主政治的基石:秘密投票,正是一種隱私保護機制。如果每個人都能證明自己投給了誰,那麼賄選、威脅與社會壓力將全面淹沒理性選擇。
這一邏輯不僅適用於選舉,也同樣適用於法官、政府官員、企業決策者等角色。他們若面臨公開透明監控,反而更可能受外界力量干擾,而非理性判斷。
Vitalik 援引博弈論指出:強制透明容易導致利益集團結盟操控局勢,進而破壞整體秩序。
沒有隱私,科技進步也無從談起
隱私的缺乏,反而會成為創新與研究的阻礙。以醫療為例:
-
高度個人化的治療需要大量個人與環境數據。
-
但因隱私風險,這些數據往往無法被收集或共享。
-
結果是創新被遲滯、進步變得保守。
Vitalik 指出,若能善用 ZK 證明、FHE、MPC 等密碼技術,我們可以「共享而不暴露」資料,進一步打造個人專屬的 AI 助理、數位分身,甚至進行無風險的醫療數據分析。
面對 AI 時代,隱私更顯重要
AI 不只是我們的工具,也是我們的觀察者。從 ChatGPT 洩露使用者問題、到 AI 監控系統分析個人資訊,我們正進入一個極度透明卻無可驗證的世界。
更令人擔憂的,是 BCI(腦機介面)等技術未來可能讓 AI 直接「讀心」。如果沒有隱私保護機制,最終我們的想法都將面臨「合法監控」。
Vitalik 提出三大解方:
-
本機運算優先:只要能本機執行的分析與回應,就不必上傳雲端。
-
加密遠端運算:使用 FHE 等技術,在不解密的情況下完成資料運算。
-
硬體開源驗證:硬體裝置需可公開驗證,避免硬體本身成為後門。
隱私的黃金中道
Vitalik 並非極端隱私主義者。他承認,在某些情況下,限制隱私能促進社會正義與公開,例如禁止企業簽訂競業禁止條款,讓產業知識得以流動。
但整體而言,他認為未來最嚴峻的風險是:少數人與國家機器掌握過多資訊,而大多數人毫無隱私可言。
因此,他呼籲社群與技術開發者:
將隱私視為基礎建設,打造開源、可信、普及的保護工具,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挑戰之一。
這篇文章 為何我們不能忽視「隱私權」?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深度解析數位隱私的未來戰爭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
免責聲明: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平台無關。用戶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您也可能喜歡
專訪 Metya 聯合創始人 Allen Soc:構建 AI 社交新世界,Web3 下一個十年的基石
自 2025 年初上線以來,Metya 已突破 190 萬註冊用戶,全球社群迅速擴張,$MET 代幣登陸多家主流平台,多個地區運營節點也相繼落地。
Movement Network基金會在據稱聯合創始人暫時離職之際調查「做市商異常」:Blockworks
快速概覽 Movement聯合創始人Rushi Manche據報導在上月做市商異常後「暫時請假」。今年三月,幣安暫停了一名約拋售3800萬美元MOV代幣的做市商,同時進行了少量購買交易。Blockworks週二報導,Movement Network基金會已經啟動針對「做市商異常」的第三方調查。

加密貨幣價格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