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根本不打算財富自由!財經作家長文揭露:指數投資根本不可能扭轉階級
指數投資真能反轉階級?財經作家狂徒給出了不可能的答案,他在文中定義了翻身代表資產要翻一千倍。並且試算大盤年化 8% 報酬減去 2% 通膨率,以每年 6% 的速度成長,需要一百年以上才能將資產翻一千倍。文末他也總結了如果你想翻身,應該怎麼做。
將人類分三大階級,翻一千倍才能躍升階級
首先要定義「翻身」,他指出全球最窮國家的GNI (平均國民總收入) 大概是 200 美元,世界首富一年賺了約 2000 億美元,兩者相差十億倍。以這兩個極端值作為光譜兩端,將全人類分成三大階級,每一階級都相差 1000 倍。因此只要你的財力增加 1000 倍,就是他定義的階級躍遷或翻身。
被動投資可以穩定致富,但不能翻身
他試算股票大盤的長期年化報酬大概在 7% 到 9%,他抓 8% 作爲是平均數字,並以 2% 的年化通膨作為平均值。這表示指數投資可以對抗通膨,平均增加 6% 的年化購買力。
這表示被動投資事實上是能讓投資者穩定致富,而且省去大量時間精力。就像巴菲特所言,大部分主動型基金無法贏過大盤。但回到本文主題,被動投資無法實現「階級躍遷」。若每年有 6% 的財力增長,大概要 120 年才能財力翻 1000 倍。
大部分人根本不打算財富自由,潛意識害怕風險
他進一步表示就他的觀察,大部分人根本就不打算財富自由。主要是人性潛意識中對於風險的恐懼,導致不敢追求需要承受風險的報酬。舉例來說,許多人追求的高股息,其實就是左手換右手,並不會在財務上帶來額外收益。若以效用函數來看,拿現金股息的同時,相當於降低槓桿,而且認為落袋為安的一元,比風險市場上的一元還要值錢。但確實能帶來心靈的舒適,但本文專注討論資產本身。
窮人把問題歸給外界,富人歸因內部化
談到貧窮心理學,他表示有些人喜歡將財富和成長差異過度歸因於「運氣」。而在 Poverty in developing nations:a cross-cultural attributional analysis 的中發現,有錢人傾向於歸因內部化,自己有錢是因為個人特質。相反窮人喜歡歸因外部化,是怪社會結構、怪運氣不好、自然命運差、社會不公平、政府爛等不可控因素。他們反而不愛承認問題出在自身能力、努力等可控因素。
The Individual, Society, or Both? A Comparison of Black, Latino, and White Beliefs about the Causes of Poverty 論文中也發現類似的事情,弱勢群體喜歡將自身的困境歸咎於外部社會因素,但如果翻身成功,在原先的外部化傾向之外,又喜歡歸因內部化了。
指數投資分三派
他將指數投資的流派分為三種:
科學派:
科學投資會就觀察到的特點提出假說、解釋背後的可能原因,經過反覆嚴謹的驗證後,確認一個新的理論以及辨析,也隨時接受新學說的挑戰。在投資領域,科學投資注重怎樣提高整體優勢,包括報酬率和風險。因此指數投資只是眾多資產配置工具的其中一環。
懶人派:
因為不想花時間動腦而選擇被動投資。最適合剛進入市場、沒有什麼資金的朋友。
迷信派:
腦中已經預設「指數投資最好」,知識缺乏但信仰堅強,也就是所謂的基本教義派。為了鞏固信仰,常常會拿半套理論去攻擊其他流派。
富人與窮人的差距在理性與迷信
接著探討富人與窮人的差距為何難以縮小。金額與資金比例是富人之所以獲得更高投資報酬的關鍵。當富人擁有更高的初始資金,就能投入更多風險性資產,同時,他們為了追求分散和長期收益,也在投資組合中配置私募股權等更高報酬的標的。相較之下,多數人因為日常所需的流動性較大,只能將資金放在較保守或短期的投資工具,自然無法獲得同級別的高風險調整後報酬。
進一步來看,強調了資產報酬的異質性。即便貧富雙方在風險配置比例相同的情況下,富人也依然透過更有效率的投資組合而勝出。這並不只因為他們有更多錢可用,而是還有投資經驗丶教育背景丶財務智商與資訊優勢的助力。
也就是說,富人在挑選投資產品或分散資產時,更能做出理性、精準的決策;加上他們可以更從容地承擔短期波動,繼續放大長期報酬。相對而言,多數普通投資人若想要複製富人策略,往往缺乏上述各類知識、經驗與資源,而導致投資成效很難追趕上。
作者認為,一個高度理性的個體在面對問題時,更傾向運用邏輯與科學推理,能夠抗拒直覺或本能的迷信思維,也更容易維持冷靜客觀的投資心態。與此對照,若投資人本身容易受迷信或情緒干擾,而欠缺財務知識或科學觀念,就更有可能追隨市場雜訊,甚至偏好一種缺乏理性依據的投資方式,難以構築穩健的財務管理路徑。
被動投資就是輸家取得前段班績效的方法
換個角度,從戰略思考。將參與者簡易分為贏家與輸家,贏家要做的就是持續維持或擴大優勢,而對輸家來說,如果發現已經落後,至少可以複製成功的交易來確保差距不會跨大。被動投資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低成本的跟隨贏家,因此無論你是最爛的還是中等表現的,都可以得到前段班的績效。
想要翻身,不該指望指數投資
投資人應該設定自己的目標報酬率,每一種目標報酬率,都有對應條件機率最高的方法。假設你設定年化 1%,那麼定存是最好的方法。設定 5%,股票大盤是最好的選擇。但如果你設定一年 20% 的報酬率,用指數投資的可能性基本是 0,主動投資可能還有 30% 機率。更簡單的說,指數投資會讓你無法翻身,因此想要翻身,你不該指望指數投資。
想翻身你要考慮的是勝率而不是期望值
至於究竟如何能夠翻身?狂徒再次強調了沒有 100% 翻身的方法,我們只能針對自己的目標選擇可能性最高的方式。他舉例籃球比賽的最後階段,落後隊伍常常會選擇故意犯規。雖然讓對方站上罰球線,有得分的機會。期望值來看並不高,但以機率的方法來看,這樣做可以轉換球權,因此在勝率上是最佳解。
想要達成階級躍遷,就必須打破安逸
作為總結,狂徒想講的是你要採取什麼投資策略,取決於你的目標是什麼?指數投資可以讓你打敗通膨,但如果目標是他所定義的翻轉階級,那麼使用這種策略顯然不可能達成。他本身就有著作《 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輕鬆跑贏通膨、躺著也賺的指數化投資,讓你的錢錢不縮水!》,因此他並不是反對這種投資方式,而是指出要翻轉階級是不可能的。
最後他也給讀者一些心得:財富不是偶然,而翻身也不是必然。想要達成階級躍遷,妳就必須打破安逸,挑戰傳統思維,並利用一切可得的資源,創造自己的未來。雖然大家都改變不了一些初始參數,但後天努力的妳還有大把機會。提高學習的敏銳度,堅定有效率的行動,敢於冒險、勇於挑戰現狀,自然就離成功又靠近了一步。
而筆者自己的心得是,幣圈之所以吸引人,就是顯然高於指數投資的波動。這裡有文章中所提及的可能性,玩幣可能歸零沒錯,但也可能暴富,至少機率高於投資大盤的 0 可能性。
這篇文章 大部分人根本不打算財富自由!財經作家長文揭露:指數投資根本不可能扭轉階級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
免責聲明: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平台無關。用戶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您也可能喜歡
川普關稅即將衝擊市場,比特幣因不確定性下跌
LTC ETF 也快要上了?SEC 快速批准 Bitwise 比特幣與以太幣 ETF
Pump.fun 面臨第二起集體訴訟,被指控違反美國證券法
Sky Protocol 穩定幣轉型獲得關注,USDS 供應量激增
快速摘要 今年八月,Maker 生態系統進行了品牌重塑,成為 Sky Protocol。以下是 The Block 的數據與洞察通訊中的一段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