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 101:Layer 1、Layer 2 和 Layer 3
區塊鏈技術 是現代最新、最傑出的發明之一。隨著目標是建立去中心化網際網路的 Web3 解決方案的興起,正是在這個理念中,它與區塊鏈相遇了,但區塊鏈仍然是一項年輕且不完美的技術。去中心化、可擴展性、安全性是任何區塊鏈網路的三個主要目標。
比特幣 最初是作為區塊鏈 而建立的,它使用網路的底層架構來處理用戶的所有交易需求。然而,在實踐過程中,人們很快就發現,對於現代數位解決方案來說,底層網路速度緩慢且效率低落。
這時就增加了其他層 (Layer) 以支援更有效率的操作,分別稱為 Layer 1、Layer 2 和 Layer 3。
Layer 1
Layer 1 區塊鏈是指基礎層的基礎及其關鍵組件和系列功能。以比特幣為例,這包含實際的交易帳本、網路節點,和稱為工作量證明(PoW)的驗證機制。Layer 1 比特幣是真正的 BTC 區塊鏈網路,最初於 2009 年推出。
儘管具有開創性,但它並非完美無缺。隨著區塊鏈網路的發展,交易處理速度下降、交易成本上升,讓擴展變得困難。最重要的是,工作量證明(PoW)共識機制已被證明是消耗能源的。
Layer 2
Layer 2 是一種建立在現有 Layer 1 基礎設施之上的技術解決方案,用於處理初始 Layer 1 區塊鏈 存在的問題。透過這一層新增的附加功能,通常目標是提高到更快的處理速度,並降低交易成本。許多 Layer 2 解決方案透過處理初始鏈上的大量交易,然後以批次模式將完成的交易傳回 Layer 1,以達到技術上的效率。完成此操作的方式因區塊鏈而異,最常見的是狀態通道、側鏈和匯總(Rollup)。
狀態通道
狀態通道可以被視為區塊鏈網路上兩位用戶之間的隔離通道。在此通道內,用戶可以在彼此之間進行微交易,之後,交易的最終狀態會被加入到區塊鏈中。這加快了交易速度,因為它不需要主網路的參與。狀態通道的範例有比特幣的閃電網路、以太坊 的 Raiden Network。
側鏈
側鏈交易發生在主鏈之外,但會被公開記錄,這和隱私的狀態通道不同。側鏈有自己的負責人,並對自己的安全負責。側鏈的中心化程度較低,有自己的共識方法,並透過從主鏈上分擔一些工作量,以協助加快交易速度。側鏈的範例是比特幣的 Liquid Network、以太坊的 Plasma Network。
匯總(Rollup)
匯總會將運算移出鏈,但將實際數據保留在 Layer 1 區塊鏈上。匯總有兩種類型:Optimistic 和零知識匯總(ZK-Rollup)。Optimistic 匯總預設所有交易都是有效的,並且僅在懷疑有詐騙時才進行運算。在 ZK-Rollup 中完成運算並證明其有效性,然後提交到 Layer 1 主鏈。匯總的其中一個範例是 Polygon 。
Layer 3
Layer 3 又被稱為應用層,它是一個可支援額外功能的層,例如:在區塊鏈之上建立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的可能性。應用層可能由 API、用戶介面、智能合約所組成。以太坊的工具、安全性和啟動項目的速度,是它成為領先的加密項目並繼續主導 DApp 開發領域的原因。以太坊區塊鏈上的 Layer 3 DApp 的範例包含 Yearn Finance 和 Uniswap。
- Bitget 合約訊號交易BOT:透過 TradingView 訊號,實現自動交易2024-12-25 | 15m